磁性材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從最普通的冰箱制冷到高端的磁懸浮,都與它們密不可分。那么,下面就讓我們把來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材料吧!
1.磁鐵為什么會有磁性?
物質大都是由分子組成的,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,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。在原子內部,電子不停地自轉,并繞原子核旋轉,電子的這兩種運動都會產生磁性。但是在大多數物質中,電子運動的方向各不相同、雜亂無章,磁效應相互抵消。因此,大多數物質在正常情況下,并不呈現磁性。
鐵、鈷、鎳或鐵氧體等鐵磁類物質有所不同,它內部的電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圍內自發地排列起來,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,這種自發磁化區就叫磁疇。鐵磁類物質磁化后,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、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,使磁性加強,就構成磁鐵了。磁鐵的吸鐵過程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,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,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“粘”在一起了。
2.如何定義磁鐵的性能?
主要有如下3個性能參數來確定磁鐵的性能:
剩磁Br : 永磁體經磁化至技術飽和,并去掉外磁場后,所保留的Br稱為剩余磁感應強度。
矯頑力Hc: 使磁化至技術飽和的永磁體的B降低到零,所需要加的反向磁場強度稱為磁感矯頑力,簡稱為矯頑力。
磁能積BH: 代表了磁鐵在氣隙空間(磁鐵兩磁極空間)所建立的磁能量密度,即氣隙單位體積的靜磁能量。
3.金屬磁性材料如何劃分?
金屬磁性材料分為永磁材料、軟磁材料二大類。通常將內稟矯頑力大于0.8kA/m的材料稱為永磁材料,將內稟矯頑力小于0.8kA/m的材料稱為軟磁材料。
4.幾類常用磁鐵的磁力大小比較
磁力從大到小排列為:釹鐵硼磁鐵、釤鈷磁鐵、鋁鎳鈷磁鐵、鐵氧體磁鐵。